主办:宝鸡市档案局 地址:行政中心6号楼D座 办公室电话:0917-3261356 查档咨询电话:0917-3261355网站地图
通知公告: 更多公告
当前位置: 主页 > 档案文化 > 热点话题
让档案文化走出深闺
时间:2018-03-26 09:03  来源:宝鸡市档案局  作者:胡玉明  点击:
【摘要】档案的发展历史长达数千年,也是一切文化形式的载体与根源,这注定了档案文化的发展道路将是独特的。历史赋予档案文化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这让其外在形象一直未能深入人心,目前档案行业的现状也预示着档案文化的发展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以文化资源为基础,立足理论研究,结合客观矛盾,揭示了档案文化与大众文化、信息产业之间的联系,阐述了档案文化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并就档案文化的发展与建设,提出了理论观点。
【正文】
  人类自结绳记事起,就开始记录重要之事,便于将来有所借鉴,档案亦起源于此。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攻占秦都咸阳,将士们纷纷乘乱掠财,惟有萧何迅速派人包围丞相御史府,将秦朝的郡县户籍、山川险要、律令法度等档案典籍全部清查造册收藏起来。后来,刘邦查封府库回军灞上,未带走府库财物却带走了秦朝的档案典籍,这为后来西汉政权的军事部署、人口统计、农桑产量及律令颁布提供了重要佐证,西汉王朝由此走向强盛,档案典籍的作用可见一斑。
  一、深闺之中的文化
  档案典籍在各个封建时期都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秦代建立封建政权后,档案典籍的使用开始受到限制,逐渐被统治阶级掌控。秦汉时期以士、农、工、商划分的社会阶层中,仅有士族能够参阅档案典籍,这使早期的档案文化受封建意识形态制约,理论研究趋于功能化,未能实现向大众文化的转变。如今历经数千年变迁,早年的档案典籍已经衍生出各种文化形式,但作为文化的根源与载体——档案文化,却依然待字闺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封建思维对档案文化的制约
  人们往往将“档案”与“秘密”联系在一起,此种说法是正确的。档案是真实的记录,必须客观反映现实,负面信息在一定时期对社会发展不利,对其控制公开是档案维护历史真实性和保障社会发展的传统属性。不过由此可以看出,档案文化虽然历经数千年变迁,理论思想却长期停留在传统的功能使用层面,社会文化形式的转变依然十分滞后。历史上长期的封建意识形态对档案行业的影响是潜在和深远的,现代档案行业依旧存在文化形式缺失,理论创新不足,资源积累局限和群众基础薄弱等遗留问题。现实是,档案典籍衍生的众多文化形式大都早已独立发展;档案文化受理论研究能力、群众基础等因素影响,正在被分化、压缩及边缘化;理论研究与资源积累的脱节,使档案资源领域长期受到限制,难以形成完整的文化资源基础;档案行业正在成为向其它文化形式提供资源服务的“提款机”。社会现象反映文化内涵,封建思维对档案文化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
  (二)信息产业对档案文化的冲击
  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资源需求随之不断增长,这催生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资源管理开始向共享型、集中型转变,“不懂问百度”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工作方式与处世态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档案行业倍感迷茫,信息资源的重新洗牌与产业化使档案行业失去了文化研究核心地位,赖以生存的档案功能开发似乎不再有意义。上世纪末,档案行业开始尝试变革,“办公自动化、文档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档案数字化、数字档案馆”,档案行业一直试图在档案功能开发上有所突破,以抵御信息产业的冲击。但事实证明,功能性开发存在资源依赖性,需要更大更广泛的资源领域作为基础。而档案行业群众基础薄弱,缺乏拓展生存空间、积累社会资源的手段,有限的资源领域在“大数据”时代根本不堪一击。文化资源的薄弱使档案文化依然受困于“深闺”之中不能自拔。
  二、文化发展的出路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行业逐步脱离了上世纪末资金匮乏的局面,但滞后的理论研究依旧无法为文化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以档案信息化为主体的资源开发似乎成为最好的出路。十多年来,档案行业不断以“需求+资金+外包”的方式,逐步完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资源开发改造。但结果是,有限的资源领域依旧限制着群众基础的发展,人们对档案的认知依然停留在上世纪,这证明档案文化的发展方向出现了问题。
  (一)正视理论研究,拓展生存空间
  长期以来,档案文化面临的并不是资源开发的问题,而是生存空间的问题,理论思想的缺失导致了资源积累局限与文化形式匮乏,这使档案文化在适应新形势、新领域时,与其它文化形式显得格格不入,这引发了人们对档案文化的轻视,这是档案文化一直难以融入大众文化的根本原因。文化发展的根本是群众基础,群众基础的根本是社会关注,而社会关注的根本是对社会行为的理论研究。档案文化还需要在社会现象、文化内涵、价值导向、群众关切、资源积累等方面多下功夫。必须正视客观问题、判断发展方向、确定文化理念,逐步丰富文化形式、拓展资源领域、建立群众基础,才能使档案行业在未来的文化发展中找准自已的位置。现代档案文化需要的不是改革,而是从理论研究层面诠释文化内涵、重建文化形象。档案行业只有摆脱封建思维的制约,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理论研究,才能夯实档案文化的基础。
  (二)构筑发展框架,彰显文化形象
  文化的发展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任何文化地位都不是自封的,档案文化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彰显自身形象与地位,这需要重建文化思想、营造文化氛围,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依靠行业内的理论研究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群众性研究群体的加盟助力。但是目前,档案文化的群众基础还很薄弱,行业内研究岗位缺失、人才凋敝,文化发展也缺乏统一的核心理念。外部环境决定了档案文化还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发展框架,逐步建立档案文化的外在形象。在发展框架内,档案行业必须形成统一的文化共识,树立普遍的价值观、荣誉观及发展理念;必须强化综合研究能力,落实研究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必须参与到社会科学及大众文化研究中去,阐释自身文化起源与价值。依托大众文化、吸引研究群体,使档案文化“走出去、引进来”,方能实现扩大群众基础、营造文化氛围的目的。
  (三)融合社会资源,激发文化活力
  档案行业长期受到封建思维制约,自身资源种类并不丰富,资源形式也不够多样化,资源积累更无法与信息产业相提并论。有限的资源领域局限了档案文化的生存空间,档案行业必须拓展资源领域,才能激发文化活力,才能吸引全社会关注。但现实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信息资源领域的争夺十分激烈,薄弱的档案行业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实现资源领域的拓展并不现实。档案行业与信息产业的差距是巨大的,这意味着要在资源领域有所突破,就要创新思维方式、改变游戏规则。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强化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各类文化研究变得简单起来,衍生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但随着时间流逝,此类文化成果往往在信息大潮中湮灭,其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展现。档案是一切文化的根源与载体,这为档案文化开展文化产品的融合创造了先决条件。档案行业可以有计划的整合大众文化成果,将其作为档案资源领域的一部分,在全社会开展文化产品的融合性研究,将档案文化植根于大众文化发展之中,形成档案行业独有的文化特色,以此激发新的文化活力,为档案文化发展开辟一条新的出路。
  三、文化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一些新的档案文化理念正在萌芽,我国第一档国史节目“国家记忆”正在将档案资源进行融合展现;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的方言语音建档工作正在开辟新的档案资源领域,此类举措正在改变着档案文化的发展方向。但档案文化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生存空间的拓展、研究能力的提高、发展方向的探讨、社会资源的融合、群众基础的培养、长期发展的延续,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客观问题,才能实现档案文化的发展。
  (一)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的问题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资讯的极大丰富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滋生了拿来主义与盲从思想。一些人不再研究讨论,不再勤于思考,互联网似乎为人们提供了一切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在这样的社会思潮下,档案理论研究开始被边缘化,研究岗位缺乏更新,随着老一辈档案人离开研究岗位,理论思想失去了传承。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这使档案行业重建理论研究氛围变得非常困难,一些档案行业开始借鉴互联网理论进行成果转化,这使档案文化建设缺乏现实依据,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目前来看,档案行业可以培育和引进研究人员来缓解这一问题,但切实解决问题还需要理论研究能力的真正提高和领导干部建设档案文化的决心。
  (二)行业现状与资源整合的问题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在人类社会里所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这是英国文化人类学之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定义。档案是一切文化的根源与载体,档案文化资源领域与文化自身的定义是一致的,这注定了档案文化的外在形象将是多元化的,其资源融合方式也应当以此为基础进行探讨。但是目前,各类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史志馆林立,数量庞大且内容繁杂,资源分散且缺乏沟通。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整合资源不仅需要文化部门的政策支持及档案部门的人才智力,更重要的是档案行业必须坚持长期的文化发展理念不动摇。
  (三)载体形式与资源管理的问题
  档案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档案资源对社会进步起到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变迁,档案的载体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石片、金器、竹简、纸锦等形式,胶片、照片、书画、粉笔、挂毯、机械及基于信息技术的光媒、磁媒、闪存载体纷至沓来,不断衍生的载体形式考验着档案行业的资源管理能力。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档案行业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曾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了特殊门类档案的积累工作,但面对载体形式的多样化,一些档案行业缺乏管理经验,基础设施不附合要求,造成了一些档案资源的损毁缺失,这为文化领域的拓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多样化的资源形式是现代档案文化的基础,也是对资源管理能力和基础设施的考验,这不仅需要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及成果转化,还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标准的场地条件,以保障基础设施的长期运行。
  (四)信息产业与长期发展的问题
  在信息资源领域,信息产业以其海量的信息渠道、高效的传输速率、强大的整合能力造就了自身无以伦比的资源核心地位,各类信息产品还在不断拓展着信息产业的资源范围。档案文化的发展方向与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是相似的,档案文化同样需要整合社会资源,植根大众文化实现自身发展,这就产生了共性矛盾。档案文化的属性决定了其资源形式涵盖人类一切的行为与习惯,信息产业资源亦包含在内;而信息产业早已确立了其不可撼动的资源核心地位,这是档案行业不可能企及的高度。如何有效阐释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档案文化的社会形态,并实现长期性发展,考验着档案行业的研究能力与执行力。档案行业既要引导意识形态服务文化发展,还要深刻理解与信息产业的联系;既要开展与信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互联网+”理论研究,还要联系实际建设独立的文化形象。这不仅考验着档案行业的视野与创新理念,更考验着领导干部敢为人先的魄力。
  档案文化是档案行业的一张名片,发展前景广阔,但建设难度大、周期长。在文化建设早期,理论研究还需要创造宽松的研究环境,养成档案学者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重建理论研究氛围应避免引入量化测评机制,讨论与交流是理论研究的根本,创造信息壁垒只会限制研究水平的提高;档案文化的发展是长期性的,应实现常态化管理,以保障其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的档案行业充满着艰难的挑战,提前谋划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是档案行业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档案文化建设需要全体档案人的聚心聚力!担当意识与大局观念将是永恒的主题,考验着每一位档案人的理想信念与价值理念。愿档案文化终有一天能够走出“深闺”,在全社会绽放出绚丽的兰台之花。
【参考文献】
  1.百度词条:档案、文化、萧何、互联网+、国家记忆、文化人类学、文化建设;
  2.张忍成,视频课程《凝神聚气 团结奋进 加快追赶超越》(第12、13讲),陕西培训网,2017年度课程;
  3.杜竹君,《谈档案文化产品》,中国档案学术网,2015年7月24日;
  4.赵明、石喻涵、张维、王继成、文晨,《“五新”战略任务 实现奋斗目标》,《三秦都市报》三秦网,2017年5月8日;
  5.张晨,《档案界和方志界都在抢的“档案”归谁》,陕西档案信息网,2017年5月29日。
 
  (本文由宝鸡市档案学会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宝鸡档案政务微博
宝鸡档案微信公众号